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代表着冬季的开始,为冬三月之始。立冬与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称“四立”。春种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万物在春天萌生,在夏天滋长,在秋天收获,在冬 天进入休藏状态。
立冬习俗
在中国北方地区,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,在北方,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,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,人们认为吃了它,冬天耳朵就不受冻。此外,饺子谐音“交子”,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。
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,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。冬季水体清冽、气温低,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,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,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。
立冬后,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。草木凋零,蛰虫休眠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。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,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。谚语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就是最好的比喻。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,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。在南方,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,热量较高的食物,如鸡鸭鱼肉等,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。立冬,闽中俗称“交冬”,意为秋冬之交。立冬“补冬”,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,将山白芷根、盐肤木根、山苍子根、地稔根等剁成片,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,捞去根块,再加入鸡、鸭、兔肉或猪蹄、猪肚等熬制。草根品种众多,配方也多种多样,但都躲不开补肾、健胃、强腰膝的功能。在广东的潮汕地区,立冬要吃甘蔗、炒香饭。甘蔗能成为“补冬”的食物之一,是因为民间素来有“立冬食蔗齿不痛”的说法,意思是“立冬”的甘蔗已经成熟,吃了不上火,这个时候“食蔗”既可以保护牙齿,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。
立冬养生
立冬后,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体内,代谢也相对缓慢。因此,立冬养生着眼于“藏养”。
为了预防疾病的发作或加重,要从饮食起居、身体精神全面入手,才更能达到效果。
立冬过后,天气日益寒冷,是进补的好时节,可适当多吃瘦肉、鸡蛋、鱼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,忌食或者少食生冷的食物。在冬季,腠理(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)闭塞,很少出汗。应减少食盐摄入量,减轻肾脏的负担,可以适量增加苦味,推荐多吃苦瓜、莴笋、生菜等蔬菜。中医认为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,冬天天气寒冷,寒也与肾相应,最易伤害肾的阳气。肾为先天之本,阴阳的源泉,冬天养好肾,健康的根基就稳了一大半。灵芝味甘,性温,入心、脾、肾、肺四经,含有丰富的多糖和三萜和微量元素。所以灵芝可以起到补肾的作用。常备泓寿灵芝孢子粉,一天两袋,促进食欲的同时又起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免疫力的功效,一举两得。
冬季关节灵活度降低,肌肉弹性降低,因此运动热身时间应较平时更长,建议热身时间可延长10分钟左右。寒冷季节,在健身运动过程中,尤其是进行户外健身时,应尽量用鼻呼吸或口鼻混合呼吸,避免用嘴大口呼吸,以减轻冷空气对呼吸道和肺部的刺激。
冬季锻炼要适度,最好不要大汗淋漓,以身上微微出汗为宜,可选择慢跑、打羽毛球等运动。如果出汗量较大,运动过后一定要及时换掉湿衣服。因为运动过后,体温迅速下降,如果还穿着被汗水浸湿的衣服,很容易导致快速失温。
此外,冬季早晨气温低,人体交感神经兴奋,可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、血液循环阻碍增加、血压容易升高,老年人不宜过早晨练。
立冬后,起居要“养藏”。首先,要保持合适的空气湿度。如果空气过于干燥,容易引起上火和呼吸系统疾病。其次,要勤开窗通风。长时间不通风,室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,可引起头疼头晕等症状。此外,睡觉前可以使用温水泡脚,并揉擦足心,这样除了御寒保暖,还具有缓解疲劳等功效。
四季轮回 时光流转
经历过春的温柔
感受过夏的热烈
走过秋叶静美
一切都将在冬天里沉淀
愿你我 心有暖阳
不惧风霜 笑对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