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
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
此时,阳光依旧明媚,但已不再炙热
让我们在这转折的季节里
感受大自然的微妙变化
处暑到 秋意浓
随着处暑的到来,盛夏画上了句点
秋天开始了新的篇章
刚刚告别了炎热的夏季
我们便迎来了清爽的秋风
秋的气息开始弥漫在空气中
宣告着季节的变迁
处暑养生“三防三宜”
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。“处”含有躲藏、终止意思,“处暑”表示炎热暑天结束。处暑过后,气温逐渐下降,日夜温差逐渐增大,但白天气温仍较高,因此大家还要注意身体的爱护,健康的度过这最后的酷暑,高兴的走进凉爽的秋季。
一、防秋燥,养肺饮食宜润
处暑过后虽然中午依旧热,但是早晚凉,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,特别是又在处暑节气之后,“一场秋雨一场凉”的气候特征明显。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。
处暑之后,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渡,气候逐渐干燥,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。中医认为“肺主秋,收敛,肺气太盛可克肝木,故多酸以强肝木”。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避免燥邪伤害。如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蜂蜜、芹菜、菠菜、芝麻、豆类及奶类。适宜的膳食有芝麻、菠菜、豆腐、百合莲子汤等,有补肝益肾、开胸润燥、益气宽中、安神养心的功效。
饮食宜增咸减辛,以养脾胃。经过一个夏天的“煎熬”,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,食欲不强,因此饮食上别“重口味”,不暴饮暴食,少吃过凉及不好消化的食物。
二、防“秋乏”,养神入睡宜早
处暑以后有些人容易感到疲乏,有些人会感到懒洋洋的,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秋乏”。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,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,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,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,特别是老年朋友。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,“秋乏”更容易出现。比较严重的睡眠问题可以尝试中医调理。
要减缓“秋乏”,建议大家睡眠尤其要充足,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。另外,还要注意锻炼,如早晚散步、打八段锦等。
三、防霉菌,通风换气宜勤
处暑以后,温度会逐渐降下来,虽然不明显,30℃上下,但是却给了霉菌适宜的繁殖温度,而且处暑以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,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,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。
在夏秋交替时节,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会有所下降,加上气候干燥,皮肤也容易出现多种问题。三伏天的时候空调打开,通风次数少,病菌容易聚集室内,处暑以后人们如果不在家的时候要注意通风勤一点,准备换秋装的人,应把衣物从箱中取出,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。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,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。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,以保证良好的通风。皮肤感到不舒服的人们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,排查皮肤疾患。
灵芝,自古被奉为“上药”。《药典》中明确写到:灵芝性平,归心、肺、脾经,有补气安神、健脾益肺的功效。用于虚劳体弱,失眠多梦,咳嗽气喘等症状。秋季用泓寿破壁灵芝孢子粉养脾肺,可谓“对症下药”。
灵芝孢子粉中含有灵芝多糖、灵芝三萜、灵芝生物碱等活性成分,具有增强免疫力、保护肝脏、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好处。处暑节气后温差较大,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,可以每日食用灵芝孢子粉来增强免疫力,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。
离离暑云散去,袅袅凉风终起。抓住秋季养脾肺黄金期,让疾病离你远一点儿。
END
愿你在处暑的日子里
找到心灵的宁静和满足
愿大自然的馈赠
充盈每一天的生活
在这季节的更替
让我们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